家乡的葡萄:土门镇亢村-采编:苏造办智慧商显15510033533
http://www.suzaoban.com/?a=show&c=index&id=577
我的家乡——尧都区土门镇亢村,由于地理环境的独特,我们的家乡似乎与葡萄有着天赐的情缘,充足的光照,肥厚的沃土,丰富的水源,成为葡萄生长最优秀的条件。改革开放后,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,2004年在村党支部和原村委会主任任武龙的带领下,家乡人把葡萄作为脱富致贫的主导产业,经过十几年的奋斗打拼,终于把一个丘陵梯田建设成了一个能生产优质葡萄的千亩果园,葡萄成了家乡亢村的一张品牌。
你站在家乡村边的马路上,放眼向东眺望,映入眼帘的竟是一片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,在阳光照耀下,绿树翠叶闪闪发亮,微风吹过枝蔓摇曳碧波荡漾。果园内,笔直宽敞的柏油路,两横五纵,把一个千亩果园分割成方阵形的小园区,每个园区中整齐排列着由水泥杆搭成的葡萄架,棚架下的枝蔓垂吊着一大串一大串鲜红鲜红的葡萄垂手可及,穗果,散发着一阵阵醉人的清香。
秋天是人们收获希望的季节,也许是受葡萄的诱惑,或者出于对家乡的眷恋,尽管离葡萄的成熟期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,我们几个同乡人还是急切地想回家乡感受一趟。从临汾城动身沿临大公路不到半小时便到了家乡的地界,刚下车迎面便看见一个竖在路旁巨大的照壁,“亢村优质葡萄生产基地”几个大字十分醒目。通往村庄的道路是一条水泥路,有一公里长,路两旁分别竖立着一排水泥杆,多道铁丝串联起来搭成葡萄架,茂密的葡萄藤蔓,严严的遮挡着阳光,形成一条浓郁的林荫大道,村里人把他叫做“葡萄长廊”。
我们沿葡萄长廊向前,没走多远,看见一位老人在廊下乘凉,见到我们到来,老人急忙搬了几个小凳招呼我们坐下。老人叫刘维新,七十多岁但精神很好,他告诉我们路旁就是他的葡萄园。我们问老人这么大岁数还经营葡萄园?他说其实孩子们早就不让干了,但闲不住,闲下来反倒会生病,老人深有感慨地说,以前我们这里是丘陵区,十年九旱,一年只种一季小麦,生产队时人们常常饿肚子,自从栽上葡萄后村里人富裕了起来,生活不比城里差多少。
告别老人我们继续往前走,葡萄棚架下隐隐约约传来人们的说话声和女人们清脆的笑声,偶尔有一两只秋蝉在远处的树枝上为我们弹奏一曲曲美妙的音乐。从喧嚣的城市出来,我们才真正感受到乡村的安静,田野的旷阔,空气的清新,心情说不出有多么轻松和愉悦。同伴告诉我再过半个多月葡萄熟了后,这里所有的马路上都是人山人海,大货车、小轿车、三轮车,往来穿梭,客商、小贩、果农熙熙攘攘,摘果的、装箱的、过称的忙个不停。穿过柏油路,我们进入另一家的园子,园子的主人告诉我们,现在是科学管理,这里的每串果穗都在1.5公斤以上,每颗果粒都在12克左右,这5亩葡萄,每亩产量都保持在1500公斤以上。
从园子里走出来,我们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,对家乡人这种敬业精神心里感到由衷佩服。他们似乎不是经营葡萄,而是用他们辛勤的双手在家乡的大地上描绘着一幅幅锦绣画卷,创造着他们甜美的生活。走出葡萄长廊,我们驱车沿村里的水泥街道拐向5号路,路旁一块彩色广告牌告诉我们,这里便是彩红葡萄合作社的所在地。负责业务的退休教师丁平贵先生和我们攀谈了起来。丁老师说,别看这个合作社小,他可是村里果农的后勤部,既负责技术指导和葡萄销售,还给农户提供优质苗木、化肥、农药、纸袋、纸箱等。每年合作社都邀请一些知名葡萄专家来村里给农户授课。葡萄成熟前,合作社都要了解销售信息,联系各地客商,现在常来的客商有湖南、湖北、河南、江苏的,还有广东、深圳的。
村委会主任苏然告诉我们,预计今年葡萄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,也就是150余万公斤。但今年价格可能要高于去年,话语间充满着自信与希望。
虽然没吃到葡萄,但心里觉得美滋滋的,我们感到更加甜美的还是家乡的人,因为他们从事着一种甜美的事业。刘通臻 刘春荣 王兴耀
我的家乡——尧都区土门镇亢村,由于地理环境的独特,我们的家乡似乎与葡萄有着天赐的情缘,充足的光照,肥厚的沃土,丰富的水源,成为葡萄生长最优秀的条件。改革开放后,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,2004年在村党支部和原村委会主任任武龙的带领下,家乡人把葡萄作为脱富致贫的主导产业,经过十几年的奋斗打拼,终于把一个丘陵梯田建设成了一个能生产优质葡萄的
http://www.suzaoban.com/?a=show&c=index&id=577